設計酒店如同設計一件非常複雜的生命制品;也像安裝一部機器,一部極其精密的機器。對酒店設計成果而言,最低标準是 “ 能用 ” ,高一層是 “ 好用 ” 和 “ 好看 ” ;再高一層是 “ 耐用 ” 和 “ 耐看 ” ;更高一層的标準是用它能 “ 賺錢 ” ;而最高一層則是不僅好用好看、耐用耐看、賺錢,而且本身還要 “ 值錢 ” ,甚至還能 “ 升值 ” !酒店設計要為酒店經營服務、要為酒店資產利益服務”的基本道理,可以稱為“五層定位法”。半個世紀以來,在全世界,幾乎每個發達國家和由發達國家投資經營的酒店業都在遵循着這一投資原則這“五個層次”就是“和設計原則。在幾十年來的進程中,特别是在近三十年來的成熟發展中,人們對這一原則的理解和運用越來越精熟準确了。建酒店也好,改酒店也好;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不管是豪華的,還是簡樸的,都能在這 “ 五層定位法 ” 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而一旦鎖定,所有設計工作就會立即納入理性的軌道,目标性極強,效率也會很高,材料也好選擇了,成本也容易控制了,所有工作環節都更容易貫通了。但是,了解這 “ 五個層次 ” 并不意味着就會科學地掌握和應用。在中國的傳統思維習慣中,一些重面子、講排場、求氣派的觀念在酒店設計中被放大成一種高于一切的心理原則。在這種思想指導下, “ 五層定位法 ” 的内容被拆分了,順序也被颠倒了,有的重要指标如 “ 好用 ” 、 “ 耐用 ” 、 “ 耐看 ” 都被淡化或抛開了,有時甚至連 “ 賺錢 ” 都要服從 “ 好看 ” ,而 “ 好看 ” 是以犧牲 “ 好用、耐用 ” 為代價的。至于酒店自身資產的價值如何,生命力能否長久,是否 “ 值錢 ” ,能否 “ 升值 ” 就更談不上了。這種情況,使我們的國產酒店比國際優秀酒店至少落後了三十年!可惜的是,直到今天,這種落後的 “ 執着 ” 并沒有多大範圍的改觀。一種 “ 第一好看、第二能用、第三保本 ” (注意:不是賺錢,而是保本)的奇怪而頑固的潛現象正在時下大量國產的酒店中廣泛而無奈地流行着。
為什麼國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酒店業投資回報周期平均為 5-8年,而我國為15-25年?為什麼國際品牌的4、5星級盈利酒店數量占了全國盈利酒店數量的80%以上?很多人從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營銷實力上找差距,這是對的,但不是絕對的。原始的錯誤往往被人原始地忘卻:沒有對投資概念的深思熟慮、沒有對設計原則的認真思考、依着個人 “ 住過很多酒店 ” 的感性經驗去誤導自己的投資行為,這樣建起來或改造出來的酒店怎麼可能快速回報呢?這些年已經有不少朋友在酒店投資上走上了一條無終點之路。他們投入自己的錢和從銀行貸來的錢,一個又一個地投資酒店,上演 “ 豪華酒店秀 ” ,有的一直在虧損,有的則在自欺欺人的 “ 盈利 ” ,因為這種 “ 利 ” 中不包括折舊,也不包括因為設計落後、耐久性差而導緻的資產貶值。最後會怎樣呢?随着使用和損耗、維修改造成本越疊越高;不斷的裝修改造也使折舊包袱越背越大,而來自銀行的資金成本也會越滾越重(很多貸款酒店隻能付息,無力償還本金)……也許可以出售,也許可以折成股份給銀行,但這都是 “ 也許 ” 。因為大多數國產酒店并沒有政府支持的或曆史遺贈下來的龐大資產規模,也沒有可以整合上市的優質合資酒店闆塊和社會、行政資源。遇到這種境地,是國有資產國家受損失;是民營資產投資人自己受損失,有時候這種損失是根本無法挽回的,甚至是緻命的。 當然,不少國有酒店的經營者是不用背上替國企還債的個人責任的,經營報告中的 GOP已經說明了他們的努力和成績。有很多總經理把折舊、付息(借貸的利息)、員工福利等不少重擔挑在自己身上,天天以店為家,幾乎完全沒有休息日地 “ 連軸 ” 幹,而且酒店裏的所有中層幹部也都會緊随其後,十分辛勞;員工們更是兢兢業業,誰也不願意離開一間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大酒店。酒店,特别是一個規模較大的酒店,常常就是幾百名中國酒店員工的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但是有誰想到,他們這樣努力地幹,充其量隻是在養活着自己,養活着這座天天需要供水用電, “ 人吃馬喂 ” 的建築物,使它保證正常地運行、保持盡可能姣好的容貌以便取悅越來越挑剔的市場。這種生存的方式是艱辛和令人悲哀的,因為一個從原始設計時就不專業的酒店真的就像一個畸形兒,雖然可以打扮得漂亮、雖然可以靠醫生的藥(培訓和高人指點)和親人的愛心呵護(酒店全體員工的努力)來維持他的生命,但是他原始的病體卻是永遠也無法康複的。有人稱這樣的酒店為 “ 硬傷酒店 ” ,我則認為這是 “ 殘疾酒店 ” 。這些 “ 好看 +能用+保本 ” ,但不能獲得投資回報、不能擁有健康肌體的酒店們确實存在與生俱來的隐患和殘疾,它們有的不好用,有點也不好看,更多的是不耐用和不耐看,因為不少業主總習慣在追求眼前效益時忽視長遠效益。這些問題可能出在選址上、位置規劃上、可能出在功能布局上、流程設計上;可能出在建築形象上和室内設計上;可能出在設備設施的選用和設計上;可能出在環境問題上;可能出在最初的市場定位和營銷戰略上;也可能出在項目運作的不規範不專業中……。無論是哪方面的問題,隻要是 “ 原始的殘疾 ” ,就都非常糟糕!對酒店來說,原疾就是原罪。
今天,我們建設或改造任何一家酒店或一個酒店裏的局部,都應該盡可能早地進行 “ 五層定位法 ” 的認真排序、思考和論證,克服舊思想障礙,堅決剔除每一個不利因素。在這個基本原則下,再詳細展開風格、式樣、财務、成本、工作量、工期、組織、計劃的各項分析和決策。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基本理念上趕上世界酒店業發展的步伐,我們的投資才能變得理性和智慧起來,我們所擁有的酒店才能像大多數發達國家的酒店那樣,不僅好用、好看、耐用、耐看,能賺大錢,而且有名、值錢、身家攀升。隻要世界有和平,隻要我們夠聰明,酒店業就永遠是全球旅遊經濟的 “ 驕點 ” ,也是所有酒店業投資者盈利賺錢的好機器。說實話,國產酒店目前落後國際酒店業的三十年,聽來遙遠,實際上隻是一層窗戶紙,一旦概念通了,一旦排除了 “ 自我障礙 ” ,決心有了,策略有了,窗戶紙就一捅而破了!又不是我們缺少市場,又不是我們沒錢沒人,又不是我們缺乏信息見得少,隻是一個思想觀念滞後就害得全國這麼多酒店實質性虧損,真是太不值得了!!我期望捅破窗戶紙的這一天快快地在中國酒店業中到來,期望中國酒店建設思想和建設改造體制快快擺脫陳習、舊規,走上科學的軌道,徹底告别 “ 原始殘疾 ” ,讓中國酒店建一個,成功一個,個個精明定位,個個專業運行,個個快速回報!